close

  提起徐庶來,忍不住想說說楊修。

  楊修算是曹操殺的人之中比較有意思的一個了。我忍不住央求軍師把他的故事講來聽。

  楊修官不大,是一個主簿,也就是一個文書。平日裡也就負責寫個字整理個文件什麼的。按說他一沒有造反亂上,二沒有違法亂紀,三沒有損兵折將,也就是說因為他位低言輕,所以他連犯大錯誤的機會都沒有。他的死完全是這小子咎由自取的。

  楊修祖上世代為官,他父親是太尉,可謂位極人臣,當時的太尉跟丞相是平起平坐的,一個管行政一個管軍事。楊修自幼聰慧,遠近聞名,加上身份顯赫,所以免不了一個「驕」字。

  一個從小在別人的讚揚聲中長大的人,修為好的話那叫自信,修為不好的話就叫虛榮了。

  楊修的虛榮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,屢次在人多的場合中搶曹操的風頭。其實要說論起猜謎對對機敏反應之類的,楊修那是遠勝於曹操,可關鍵的問題是你和曹操又不是同班同學,位置沒擺對。搶曹操的風頭無疑是搶自己的飯碗,當然弄到最後搶了自己的腦袋更是意料之外的事了。

  還有一個原因是楊修不會說話,在很多時候有些話是不能隨便亂說的,或許說者無心,但聽者有意。為此軍師講了一個笑話:

  舊時年關,有人在家設宴招待幫助過他的人,一共請了四位客人。時近中午,還有一人未到。於是自言自語:「該來的怎麼還不來?」,聽到這話,其中一位客人心想:「該來的還不來,那麼我是不該來了?」,於是起身告辭而去。其人很後悔自己說錯了話,說:「不該走的又走了」,另一位客人心想:「不該走的走了,看來我是該走的!」,也告辭而去。主人見因自己言語不慎,把客人氣走了,十分懊悔。妻子也埋怨他不會說話,於是辯解道:「我說的不是他們」。最後一位客人一聽這話,心想「不是他們?那只有是我了!」,於是嘆口氣,也走了。

  楊修便跟笑話裡的主人似的,經常說一些自以為一點錯誤沒有的話,但沒想到曹操卻也同笑話中的客人似的,總覺得他的話刺耳。說到這裡軍師忍不住嘆了一口氣,最近人民猜疑的風氣愈來愈重,這其實是一個民族的悲哀啊。

  楊修最後是死在所謂的「雞肋」上,其實在曹操眼中,楊修還不如一塊「雞肋」。或許彌衡算得上一塊,食之無味,棄之可惜。至於許攸則接近於一條魚,味道不錯,丟了也可惜,但就是刺多了一些。楊修嘛,可以說是食之無味,棄之亦不可惜。要說起來,以他做的那些事說的那些話,曹操能忍他到現在,的確也不容易了。

  但是楊修聰明啊!我忍不住插了一句。軍師白了我一眼,他那叫聰明?他那只能叫小聰明!離真正的聰明差十萬八千里呢。

  小聰明?我小聲嘀咕著,小聰明也總比我這種笨人強啊,至少不吃虧。

  軍師怔怔的看著我,說了一句:吃虧才是真正的大聰明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evind 的頭像
    kevind

    新的開始

    kev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